您的位置:首頁 > 新聞中心 > 醫(yī)院新聞 > 詳細

        市五院臨床心理森田科開展特色體育運動療法

        發(fā)布時間:2014/9/4 10:22:13文章來源:
            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說得好:“生命在于運動”,這是生命科學的基本規(guī)律。市第五醫(yī)院森田病區(qū)開展的體育運動療法,不僅僅增強了患者的體質,鍛煉了他們的意志,還趕走了困擾他們已久的焦慮、抑郁癥狀,收獲了健康快樂。
            據(jù)醫(yī)學研究,一定的運動強度和時間,能促進大腦分泌一種叫內啡肽的物質,它能使人體感到歡愉和滿足,甚至可以幫助人們排遣壓力和不快,因此也被稱為“快樂激素”或者“年輕激素”;還能促進五羥色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,也可以減輕萎靡不振、思維遲緩,減緩郁悶緊張情緒,但并非所有的運動都可以產生這種效果,現(xiàn)在一般認為,中等偏上強度的運動,比如健身操、跑步、登山、乒乓球、羽毛球、踢毽子、跳繩等等,運動30分鐘以上就能刺激內啡肽的分泌。在市五院森田病區(qū),每天下午護士都會帶領患者做30分鐘的健身操或其他形式的體育活動,傍晚帶領患者做50分鐘的回春醫(yī)療保健操,患者無論男女老少都樂于參加,人多的時候隊伍都能排到病區(qū)走廊上,在不知不覺中每個人都養(yǎng)成了一種養(yǎng)心健身的習慣。有一位65歲的老年患者感慨道:“光聽聽我們做操的音樂就很高興,出出汗心里更痛快!”老人康復出院時特地要求工作人員幫他把健身操音樂拷到優(yōu)盤上,他要帶回家繼續(xù)堅持做。雖然也有的患者因為年齡、身體素質、情緒等各方面的原因不能堅持的,帶活動的護士會根據(jù)具體情況給予幫助和鼓勵,目標是讓每一位患者都要動起來,帶著癥狀去行動。
            說到這里,一定會有人問:如果時間和強度都達不到要求,會不會就沒有效果呢?答案是否定的,例如冥想、靜坐、瑜珈等修行也會提高內啡肽的分泌量。值得注意的是:緩慢的散步并不能達到上述效果,但散步可以轉移人的注意力,舒緩郁悶或緊張情緒,達到減輕抑郁的效果。美國心理學家米勒建議,處于抑郁或焦慮等狀態(tài)的人,盡量參加體育活動,哪怕每次只有短短的幾分鐘時間。“日積月累,就會造就很大的進步”,“你沒有必要苛求一定要進行45分鐘的鍛煉,使自己出汗、氣喘吁吁;短短10分鐘的慢走就是良好的開始?!?br>     最近,為改善患者的情緒,森田病區(qū)的醫(yī)護人員又帶領他們練起了太極柔力球,帶教老師手把手的教,患者一招一式的學,現(xiàn)場不時地傳出一陣陣伴著音樂的朗朗的笑聲,相信此時他們的煩惱、焦慮、抑郁統(tǒng)統(tǒng)都被“快樂激素”淹沒了!
        国产の无码专区,超碰日本爆乳中文字乱妇,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,妇女淫荡视频在线观看网站